Bo Zhang's Homepage
..The universe is unfolding as it should..

2005-1-17

太空美术家群英谱

归档于: 天文空间科学, 天文与其他 @ 2:07 pm

Joe M. Tucciarone的作品也很有自己的特色。拥有物理学硕士学位的Tucciarone在1978年毕业后就开始为孟菲斯天文馆进行太空美术创作。他经常用丙烯画的手法表现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如星云、星系等,造型精严,艺术感十足又不失真实,色彩上则大面积运用深浅不同的粉色和蓝色作基调,并夹以橙黄色系作前景,在暗背景衬托下显得和谐而夺目,风格鲜明,给人印象颇深。另外他也创作过一些以星云为背景讲述神话故事的画作,别具意境。同时他还擅长绘制各种恐龙,能将这些远古生命绘制得活灵活现,作品曾经被Discovery频道的节目采用。他也应约为不列颠百科全书、微软公司、迪斯尼世界等著名公司或机构进行过创作。由于他对科学普及作出的贡献,2000年Tucciarone被母校Youngstown州立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Star Clouds

Joe Tucciarone的作品《星云》。

Masters of the Earth

Joe Tucciarone的作品《地球的霸主》。

经历最不平凡的要数俄罗斯的阿列克塞·列昂诺夫(Alexei Leonov)了。他是第一名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现在则在星城从事宇航员训练工作,可以说是与太空的关系最为密切的太空美术家了。但他开始从事太空美术的时间比太空行走来得更早,与岩崎一彰和哈代一样,是在太空时代开始前的1950年。而他的作品也多与开拓征服太空的活动有关(其中也包括他本人曾参与过的一些计划),色彩厚重沉着。列昂诺夫经常与朋友、画家安德雷·索可洛夫(Andrei Sokolov)合作,二人都长于表现太空或恢弘或寂寥的场面,虽笔法略粗但场景辽阔宏伟且写实性强(这也得益于列昂诺夫的独特经历)。他们曾经合作出版过《人和宇宙》,收录的作品可以说是代表了苏俄太空美术的风格。

Voskhod 2

列昂诺夫的作品《上升2号》。

Gates To The Antiworld

索可洛夫的作品《通向反宇宙之门》。

罗伯特·麦考尔(Robert T. McCall)是另一位精于描绘太空开发大场面的大师,他曾受聘于NASA,从事太空美术已有40余年。麦考尔认为自己如今正是生活在少年时代的理想之中,而且现实也如当年的梦想一样引人入胜。他最擅长表现的是大时代背景下的探索活动,并将记录当代史的一部分视为自己创作的终极目标,因此其作品富有时代感和历史感;壁画更是麦考尔的大手笔,繁而不乱的巨幅画面演绎出人类探索的历史,可以让观者纵览风云变幻,催人奋进。其画作描绘现实的酣畅淋漓,惟妙惟肖,震撼人心;表现幻想和未来的则充满想象,颇具感染力。在史密松学会属下的航空航天博物馆大厅内、在包括《2001太空奥德赛》和《星际旅行》在内许多经典科幻影片的海报、NASA的无数宣传画和20多年来一系列航天主题邮票上,甚至在NASA前行政长官的办公室中都可以欣赏到麦考尔的笔迹,因此CNN在一篇专访报导中说,麦考尔的作品比的他本人的名字还要出名。实际上除了绘画以外,他还为《虎!虎!虎!》等电影设计过场景,也是NASA许多次太空任务(包括航天飞机首航)徽章的设计师,这样看来他的作品确实是名扬天下了。

Celebrating 100 Years of Powered Flight

麦考尔的作品《动力飞行百年庆》,画面集中了航空航天史上里程碑式的人和物。

Apollo-Soyuz

麦考尔的作品《阿波罗——联盟》。

stamp

麦考尔设计的邮票。

而加贺谷穰、Greg Martin、Gary Tonge等人则是受惠于计算机技术的新一代太空美术家。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他们的画面分辨率高,精细无比,且色彩丰富,透明感强,可以完全不受颜料的限制。他们的画风各不相同:加贺谷穰的画风近于浪漫(但个人以为也因此失去了一些真实),描绘了大量星座神话传说和人间天堂的场景,将星空理想化,玲珑剔透;Gary Tonge和目前还是学生的Greg Martin则瞄准了宇宙深处,力图描绘出天体诞生和演化的绚烂历程,场面辽远而璀璨。比较而言,个人以为Greg Martin设色偏重,Gary Tonge的色彩运用则要明快灿烂些(他本人说自己一向对绚丽的色彩甚是着迷)。

Paradise

Gary Tonge的作品《天堂》。

In the Shadow of the Stars

Greg Martin的作品《在星影中》。

中国本土近年出现的小有名气的太空美术家则有闵乃世、喻京川、周熠君等,也曾见过吴同椿等人用传统中国画的技法进行太空美术创作的报道。其中闵乃世擅绘装饰性极强的画作,也设计过一些新颖实用的天文小制作;喻京川的很多作品取材自著名天体或天象,并用较为写实的手法加以描绘;从事平面设计的周熠君则绘制过不少充满幻想色彩的作品。吴同椿的作品特色更是鲜明,用中国画的渲染手法绘制的星云星系但求神似,灵气十足。

M20

吴同椿的国画作品《三裂星云》。

constellations

闵乃世设计的星座图案。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绘画之外,太空美术也许还应该算上以太空为主题的漫画作品,尽管它们的表现手法与通常的绘画差别很大。这类漫画一般都以著名事件或人物为背景,加以夸张或幽默化。如漫画家以阿波罗登月或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为主题创作了很多太空漫画。和一般题材的漫画一样,太空漫画有的是为了表达某个深奥原理,有的反映了某种现实状况或最新成果,有些还颇有戏谑意味。

太空漫画《卡尔·萨根的婴儿时代》。

本人在此姑且将太空美术分成写实与幻想两派。精于写实的如邦艾斯泰、岩崎一彰、卡罗尔,他们尽力描绘出宇宙深处的场景,让观者能足不出户即饱览太空之美;长于幻想的如加贺谷穰,用变换多端的光与色彩为人们展现远古神话或未来探索的画卷。也有两项皆通者如隆伯格、麦考尔等人。沼泽茂美说:“对我来说宇宙就象一个‘魔盒’,其中隐藏了数不尽的东西,也是一个用不完的灵感源泉。”美国天文学家、太空美术家哈特曼(William K. Hartmann)更是宣称:“在科学技术的力量到达之前,我们已经到达了那些星球世界。”其实,对所有从事太空美术的艺术家来说感觉都应该是如此吧。

但隆伯格曾抱怨,“对于这样的一些艺术家(指初入此门的太空美术家),尚还没有一个事业的轨道。”但个人以为,没有事业的轨道未尝不是好事,艺术本不需定法,太空美术也是如此。没有固定的轨道倒在某种意义上说明太空美术的创作手法和思路是相当广阔的,题材也是宽泛的,入门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不必拘于某套定式。况且对于一门新生的艺术,多样化也是需要的。

天体摄影大师David Malin说:“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都在试图理解这个世界:艺术家用眼睛观察这个世界,并努力用他们的方式来诠释自己所看到的影象;而科学家也做着同样的事,只不过他们的方式更加理性、更加规则而已。”这样看来,太空美术家也许是最理性的艺术家了,他们用自己的手段诠释通过现代科研设备看到的太空图景,不断尝试着将太空科学的概念图形化,用独特的方式延续着科学与艺术的交融那绵长而坎坷的历史。

artists

本文提到的部分太空美术家,上排左起:邦艾斯泰、岩崎一彰、沼泽茂美、隆伯格;中排左起:哈代、卡罗尔、Tucciarone、列昂诺夫;下排左起:麦考尔、Greg Martin、加贺谷穰、吴同椿。


另记:我的一个朋友(就读于北航宇航学院)就利用业余时间绘制过不少关于天体的水彩画(最小的每幅不过几厘米见方),这也可以算是对太空美术的尝试吧……另外此君还曾手工绘制北天星图一张,活动星图一个……

No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首页 | 天文 | 科学 | 摄影 | 模型 | CV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京ICP备05002854号-2 Powered by WordPress Version 2.0.6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

porno iz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