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Zhang's Homepage
..The universe is unfolding as it should..

2008-6-30

南京GRB会议杂记帐

归档于: 本站杂记, 站内随笔 @ 5:16 pm

上周整整开了一周的GRB研讨会,由本人所在的小组承办。自上上周起,就开始给会议帮忙,做各式准备工作,周日是忙了一天接待,正式会议从周一到周五,从头到尾听下来,虽然收获不小,但也实在是让人累得可以。不过以这样的方式来迎接GLAST的发射,也是颇有意义。

其实会议期间基本是与世隔绝了一周,整日闷在召开会议的宾馆里(其实没有那么夸张,因为中间还是出来了一下,而且会场有无线网络可用),全天听报告。本来是把会场拍照的活计揽来,后来本人实在疲乏,懒得在会场四处走动,于是这个任务也就转包给了同组的师姐。

与会者上百,其中约莫60人是从海外前来的(包括海外的华人学者与留学生)。于我这个小研来说,很多与会者属于“传说中的人物”,名字屡屡在文献上看到,此番终于是见了真身。头号大牛当属Penn State的Peter Mészáros,其大号在圈里应该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虽说是Martin Rees、Tsvi Piran、Re’em Sari等等强人没有参加会议,其他知名度颇高的与会人士却是不少,譬如做辐射理论的Pawan Kumar,搞磁场和内激波的Shiho Kobayashi,提出Canonical Afterglow的张冰教授,都是那种名字说出来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的人物了。还有雨燕小组的David N. Burrows、Paul O’Brien和Takanori Sakamoto,Ghirlanda关系的提出者Giancarlo Ghirlanda,STScI的Asaf Pe’er、KEK的Kunihito Ioka,意大利米兰大学的Guido Chincarini等等之前经常在文献上看到的那批人物,当是给我们这样的新手提供了一个与业内一流学者面对面的机会。

可能是由于领域新兴的缘故,上述牛人很多都是正值盛年,年事甚高到了走路不稳程度者那是完全没有(估计整个圈子里这样的人物也是屈指可数),不由得让人感慨啊~~~

很多报告都是2、30分钟长度的,所以背景介绍还算充分,甚至比没有时间限制的组内讨论还要充分得多,由于刚刚从头推导过一批经典文献,相当一部分内容上也还算能跟得上。报告的内容覆盖面很广,从观测到理论到数值模拟,从伽玛射线到X射线到可见光,从下一代卫星到宇宙线探测阵列到切伦科夫望远镜,还穿插了Nature杂志一位编辑的Review。之前从文献上了解的那些设备一一走上前台,有人还从报告内容看出了明显的国家扎堆:可不是么,有一拨意大利人在做所谓的fire shell,听得本人是一头雾水哪……

虽说标准模型现在很成熟,不过值得做的东西还是很多的。虽说是很难再有象BeppoSAX那样划时代的成果了,但疑难问题有多少,看看报告里的新东西就知道了。瞬时辐射、高能辐射、宇宙线辐射、随机磁场,通通是问题,而且是了解得很不足的那种。

来说说印象深刻几个报告。Samantha Oates的Canonical光学余辉,虽然总的来说与X射线余辉相比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程式化,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Yuji Urata的EAFON,也就是东亚各国合作的GRB地面监测计划,弥补了光学后续的经度空白,现在才知道清华大学与国家天文台合作的TNT望远镜也属于这个系统。Rodolfo J. Barniol Duran的绝热膨胀,不过听得比较杂乱,回来还是要看看相关文献的,希望能弄得清楚一些。Judith Racusin的GRB 080319B相关,把观测以及可能的解释很系统地讲了一遍。Kenji Toma的GRB偏振蒙特卡洛模拟统计,这个偏振其实是个争议颇大的问题,也有数项计划在试图对其进行探测,此工作的宗旨就是为观测区分辐射模型做准备,还是比较有价值的。Kohta Murase的GRB中微子辐射理论,介绍得那叫一个详细,让我甚至有了直接拿来应付粒子天体物理课程报告的冲动(当然最后还是没敢如此嚣张)。L. Resmi的硬谱,这也是值得做的东西,毕竟早年的标准模型假设电子分布幂律指数p<2并不一定成立。另外还有好几个数值模拟相关的报告,只是让人似懂非懂。至于几位宗师级人物,做的报告更多的是Review性质,包括一些自己已经是比较熟悉的内容。只可惜高能辐射相关的报告并不很多,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再多说几句观测的问题,象广西大学梁恩维教授的统计工作,还有Sakamoto关于XRF与GRB关系的讨论,这些之前读过了相关的原始文献,听来丝毫不费力。如果没有记错,广西大学今年刚成立的天体物理中心也在进行雨燕卫星的数据处理工作。这些涉及观测数据的工作都是理论工作的基础,促成了标准模型的地位,也提出了修正的需要。虽然组内没有哪位是专攻观测的,导师却还是一再强调结合观测数据的重要性,也就是这个道理。不过对于单个爆发来说,追求的目标还有时间性,这样还是要有第一手数据为好,譬如一位ROTSE小组的研究生说,他们最快可以在卫星触发4分钟后即让光学瞬时辐射的数据上网,这样地面台站才好及时安排余辉观测,因此他们也就个个练就了迅速反应的功夫。同时,会场上也见有雨燕小组的成员紧密关注最新数据。毕竟圈里只认可me first,那些me too的工作是没有太大价值的,也很难发表。这是Nature编辑的建言,理论如此,观测也一样。但组外人士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中国目前没有自己的高能天文卫星,抢时间难度较大,有一些处于研发中的计划,希望最终能成真。

要说到听报告,还不能不说某些非英语母语的人的口音。尤其是几位意大利与会者,口音极重,句末语调明显上翘,初听甚是不适应。幸亏多数报告的PPT事后也要上网,结合文献,慢慢看就是了。听报告的时候,也就只好单纯抓些要点甚至是概念了。好在几位日本与会者的英语发音还都算可以,也让自己对日本人英语水平的印象大为改观。

接下来说些会议期间的闲杂事。吃饭问题,吃自助,依旧见众人象去年广州年会那样排队,秩序井然,不过总感觉这样也不是很好嘛,毕竟一个人不是每道菜都要吃的,严格排队实在是浪费各位的时间。至于夫子庙某家酒店里的小吃套餐,别的还好,就是那锅贴实在不敢恭维,本人可是号称吃遍了南京的牛肉锅贴的,就是没见过汁水这么少,个头又这么小的……

再讲一个花絮:Racusin在报告中提到用双成分喷流来拟合GRB 080319B的辐射,有人提问,说是如果用其讨论Ghirlanda关系,该将哪个拐折取作jet break来求算改正能量?未等Racusin作答,提问者大声曰:Ghirlanda,这个问题应该让你来回答!Ghirlanda应声而起,下面众人则是笑倒一片……

BTW,发现某些大人物听报告时也会走神睡觉交头接耳。不管怎么说,大牛也是人……

最后,会议合影奉上:

No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首页 | 天文 | 科学 | 摄影 | 模型 | CV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京ICP备05002854号-2 Powered by WordPress Version 2.0.6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

porno iz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