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Zhang's Homepage
..The universe is unfolding as it should..

2013-8-22

说说特洛伊小行星

归档于: 天文空间科学, 行星科学 @ 6:56 pm

在太阳系中,大多数已知的小行星都是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带之内的,但也存在为数不算少的例外。与各大行星共轨的特洛伊小行星就是这些例外之中值得一提的族群。由于位置特殊,它们对了解太阳系的动力学演化来说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说到特洛伊小行星就必须提到5个拉格朗日点。它们是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中特有的,可以认为系统中的等效引力势能在这里达到极值,两个主天体的引力之和可以与轨道运动的离心力取得平衡。这5个特殊的平动点分别位于两个主天体之间(L1)、两侧(L2与L3),以及与两个主天体成等边三角形之处(L4与L5),其上的天体可以与主天体保持相对位置不变。这其中前三个点都是线性不稳定的,而后两个点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线性稳定性,可以允许小天体的长期存在。由于太阳系中各大行星的轨道都近似为圆形,而小行星质量与大行星和太阳相比都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很好地用限制性三体问题来作近似。

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中的5个拉格朗日点位置示意,其中位于主天体前方的是L4,后方的是L5。

分布在大行星轨道L4与L5两点上的小行星统称特洛伊小行星,拉格朗日早在在18世纪中后期提出平动点理论之时就预言了它们的存在。最经典的特洛伊小行星为木星所有,根据率先对其轨道完成精确计算的奥地利天文学家Johann Palisa的提议,木星特洛伊都以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相关的人物命名,除了两个因为历史原因导致的例外,L4附近皆为希腊一方的人物,而L5附近则为特洛伊一方的人物。其他天体的特洛伊小行星则又因所在位置称为拉格朗日小行星。

木星的特洛伊小行星族规模最为庞大,目前已经发现了将近6000颗,甚至有学者估计,其总数可能与整个主带的成员数量相当(虽然也有说是之前对天体反照率估计过低,实际数量可能有所高估)。不过这一族群的发现却纯属意外。由于位置上的巧合,当E·E·巴纳德在1904年看到了第一个木星特洛伊族成员时,他还以为这是新近发现的土卫九。直到后人在1999年对其轨道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之后,这颗现在编号为12126的小行星真实的身份才为人所知。至于第一次确认木星特洛伊(更确切地说应该属于希腊群)是1906年的事情了,确认对象是588号小行星阿基里斯。

这些小行星分布在木星两个拉格朗日点周围的弧形区域内,各沿木星轨道伸展26度,宽度与木星的洛希半径相当。这与天体力学理论给出的预言相符——此范围是小天体的运动允许区。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已知的希腊族小行星多于特洛伊族。鉴于两个族群明亮成员的数量相当,一般认为这是观测偏差所致。但是同样有动力学研究认为,L4与L5的高阶稳定性不尽相同,前者更为稳定,由此导致了小行星分布的不对称。

这其中最大的成员是624号赫克托(它也是不遵循命名规则的两个例子之一),宽度在203千米左右。木星特洛伊小行星的尺度分布表明,其中较小的成员很可能是较大成员碰撞瓦解的产物。类似于主带,这里的小行星也存在众多的子族群,群中成员起源相近,只是由于相对较小的分布区域,在特洛伊小行星中辨认子族群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除了木星,海王星、天王星、火星和地球都拥有已知的特洛伊小行星。海王星特洛伊已经发现了9颗,其中L4有6颗,L5有3颗,再次出现了前后数量不对称的情况。不过考虑现在海王星L5附近的区域位于银心方向,受背景星干扰极大,这种不对称恐怕更多是观测难度导致的。

广域红外巡天探测者眼中的地球特洛伊小行星2010 TK7,这也是第一颗地球特洛伊。(图片提供:NASA/Jet Propulsion Lab/Caltech/UCLA)

火星特洛伊小行星共计7颗,其中只有1颗位于L4,其余全部位于L5。不过这个数字是通过动力学演化模拟确定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小天体中心只认可其中的4颗。已知的地球和海王星特洛伊各只有一颗,分别是2010 TK7以及2011 QF99,二者都位于相应行星的L4处。此外2013 ND15是一颗金星的临时性特洛伊小行星,当前在环绕金星的L4运行,其轨道还会与地球和水星轨道相交。

特洛伊小行星并非只停留在拉格朗日点上,而是会在两点周围振荡,以蝌蚪或马蹄状轨道环绕L4或L5运行,因此它们相对行星的距离会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其轨道面相对行星往往也存在较大的倾角,如木星特洛伊的最大倾角达到了40度。

2010 TK7相对地球(以蓝点表示)的轨道演化。(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UCLA)

各行星的特洛伊成分也彼此不同。木星特洛伊成员与主带外缘一样,以D型小行星为主,兼有少量的C型和P型,而且特洛伊和希腊两群之间差异不大。典型的木星特洛伊光谱可以用水冰、富碳物质和富镁硅酸盐来解释,与木星的小型不规则卫星甚至是彗核相似,但比经典柯伊伯带天体更蓝。海王星的特洛伊颜色也与木星的接近,只是由于亮度过低,难以进行进一步的观测。

特洛伊小行星的起源主要有两种理论,就地形成与迁移俘获。前者认为行星在形成后期激增的引力让原初星子陷于L4与L5两点,后者则与尼斯模型中巨行星形成后的迁移有关,期间木星向内移动而其他3颗巨行星向外移动,扰乱了原初柯伊伯带。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并未在土星周围找到任何特洛伊小行星,而只有土卫的特洛伊卫星,这为就地形成理论提出了挑战。对于火星这样的低质量类地行星来说,情况又有所不同。对火星特洛伊的光谱研究不大支持前者,但火星的低质量弱引力场也让俘获说显得可疑。

不同行星周围的特洛伊小行星稳定性也有所不同。木星系统由于长期受到土星引力的摄动,其相当一部分特洛伊小行星的长期行为可能存在混沌现象,某些木星族彗星以及近地小行星的成员据信就是逃逸的木星特洛伊;海王星特洛伊的轨道与之相比就要稳定得多。2010 TK7这颗地球特洛伊的轨道也存在混沌现象,长期行为难以预知,之前可能是从L5经由L3跳跃到当今所在的位置上的;2011 QF99原本就是被天王星俘获的半人马族天体,在数百万年后会再度恢复原有身份。

与特洛伊小行星相关的是希尔达族小行星,它们以原型天体命名,与木星存在2:3轨道共振。这群小行星可能会通过L3、L4与L5三个拉格朗日点。成分分析表明,它们可能与彗核有着共同的起源。

木星特洛伊族、希腊族和希尔达族小行星的分布示意。(图片来源:Wikipedia

No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首页 | 天文 | 科学 | 摄影 | 模型 | CV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京ICP备05002854号-2 Powered by WordPress Version 2.0.6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

porno iz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