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Zhang's Homepage
..The universe is unfolding as it should..

2007-8-11

《星际旅行》之于天文与航天

归档于: 天文空间科学, 天文与其他 @ 11:51 pm

最近从clearskies那里得知,大名鼎鼎的软件SAOImage DS9名称来源居然是《星际旅行》系列的某部剧集,虽然本人也曾经怀疑过这一点,但确认的时候还是看得那叫一个晕。不过想来这一科幻体系对当代科技发展也是影响不小,与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一项应该是翻盖式手机吧。作为半个trekker,零零碎碎也颇听说过其对天文和航天的影响,很有意思。当然,谁又说过科幻不能改变现实呢?况且一部科幻能有这样的力量也算是一大成功。

本来还想把其他科幻体系对天文和航天的影响一并列出,不过实在是找不到资料,不知道是真的没有《星际旅行》这样的影响力还是由于我对其不了解。算了,先这样吧。

 

SAOImage DS9

相当重要的一个软件,估计学天文的人就算没用过它,也至少应该听说过的。它由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开发,主要用途是图象处理和数据可视化(下图)。不用讲大家应该也猜出来了,DS9的名字就是来自Star Trek: Deep Space 9。想看剧中Deep Space 9空间站模样的,可以参见本人的纸模型

SAOImage DS9

图片来源:http://www.fukuoka-edu.ac.jp/~kanamitu/fits/fits_t51/node20.html

只是这一点鲜少有人提及,所以很多人就以为9只是表示版本号了,本人一度也是如此。其实这个软件的版本表示方法是SAOImage DS9 *.*.*。本人学习实测天体物理学的时候,还是用的3.0.3版。现在由于所选方向的缘故,也基本用不到它了,应该是至少出到4.*.*版了吧。

PS:貌似DS9的前任叫做SAOtng,这当然是SAOImage The Next Generation的缩写了,八成是从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学来的吧……

那么,有SAOtos(The Original Series)没?

 

Cardassian Cosmology

不用暗能量就可以解释宇宙加速膨胀的宇宙学模型,由密歇根大学的Katherine Freese等人在2002年提出,原始论文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上。Cardassian一词的来源自然是Star Trek: Deep Space 9中的外星物种卡达西人。想当初小组讨论时还让一干人等郁闷半天:起个什么名字不好,为什么非要叫Cardassian呢?

Freese

模型的提出者K. Freese。

K. Freese的理由如下:
1、这个种族看起来陌生,却是物质实体;
2、热中于加速扩张领土
所以,适合一个物质主导的宇宙学新理论。原来如此……

这个模型是在通常的宇宙学Friedmann方程右侧添加卡达西项。作为MOND的一个分支理论,它算不上很主流,而且卡达西项个人以为就是为了凑结果而凑结果,不知道该理论的前途如何。不过通过修改Friedmann方程来解释宇宙加速膨胀,也算是一种研究思路吧。

BTW,这位K. Freese也是强人,求学期间曾是普林斯顿大学第二位主修物理的女生,当下担任密歇根理论物理中心的副主任,主攻暗物质和暗能量,也是自然暴涨(Natural inflation)理论的提出者。

 

波江40 A及其他

所谓《星际旅行》中的瓦肯(Vulcan)母星所在地,详见1991年7月号Sky & Telescope杂志的读者来信,另外还有本站旧文《寻找史波克的母星》

波江40是三合星,坐标为赤经04时15分39.91秒,赤纬-7度37分16.6秒,目视星等4.43等,光谱型为K1V型。其位置如下(下图正中的白点):

40 Eridani

把波江40 A当成瓦肯母星还是《星际旅行》的创始人Gene Roddenberry和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数位专家的意思,作为读者来信登载在1991年7月号的Sky & Telescope杂志上,其中说明一来这颗星符合剧情中的距离设定,二来其活动周期与太阳相同,三来假定瓦肯星应环绕三合星的主星运行。但貌似那封信里也没充分说明这样定义的理由,汗。

最近,NASA的SIM PlanetQuest计划也打定了这颗星的主意,面向公众的报道中特别说明,如果一切顺利,SIM完全可以探测到波江40 A周围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还煞有介事地讨论其上生物的可能形态。说这是噱头也好,还是什么别的东西也罢,至少达到了向公众介绍该计划的特点并吸引人关注的目的不是?

SIM PlanetQuest

SIM PlanetQuest的效果图。(图片提供:JPL/NASA)

当然,被《星际旅行》打上主意的恒星绝对不止是波江40 A一颗,譬如南河三被认为是Andoria母星,猎户δ被设定成了类瓦肯种族Mintaka人的母星,北河三也成了希腊太阳神阿波罗的老家,首颗由地基望远镜观测到星冕光谱的恒星——Wolf 359则是星联一场恶战的发生地(可是为什么大家都把它翻译成天狼星359呢?),至于那数不清的联邦船坞更是遍布大小群星……只是相比之下,还是波江40 A更有意思些,因为有了SIM。

 

在太阳系之内

4659号小行星以《星际旅行》创始人Roddenberry命名。这颗小行星是由Schelte John Bus在1981年3月2日于澳大利亚塞丁泉天文台发现的,轨道周期3年零236天。Bus曾参与发现过1000余颗小行星,导师是著名的尤金·舒梅克。

9777号小行星则被命名为企业。它由清水义定与浦田武在1994年7月31日发现,名称来源一是《星际旅行》的主角星舰,二是NASA的航天飞机。

2309号小行星史波克先生(Mr. Spock)的命名则颇有争议。这个名字并非直接取自《星际旅行》中的Spock一角,而是发现者James B. Gibson的宠物猫名字,据说是因为此猫与剧中角色性情类似,故而为之。此举多少有些恶搞,IAU事后也禁止再用宠物名命名小行星,不过该剧角色和演员的名字后来却被多次使用。懒得挨个查了,给个链接,有兴趣的自己翻去吧:Minor Planet Names: Alphabetical List

另外,1994年,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42届IAU大会上,一座火星环形山被命名为Roddenberry。该环形山位于火星上北纬4.5度,西经49.9的地方,直径约140千米。

Roddenberry Crater

Roddenberry环形山。(图片提供:NASA)

 

Google Sky

在Google Earth 4.2新推出的Sky功能中,据说出现了Star Trek: Enterprise主角星舰NX-01:

Google Sky

图片来源:http://www.gearthchina.com/eartshow.asp?1077.html

观看方法据说是切换到Sky模式下,然后下载坐标文件:Starship Enterprise。另外还有网友宣称看到了克林贡(Klingon)人的飞船:Klingon Ship

本人不是Google Earth的用户,对上述情况是否属实并不清楚,有说法是纯属某些人无聊添加的产物。其真实性如何,还望大家帮助核实。

 

航天飞机计划及其他

NASA的航天飞机原型机命名为企业,实际上是《星际旅行》影迷干的好事。据说当年是一群狂热的影迷集体给NASA写信,要求把第一架航天飞机用该片的主角星舰命名。当然,这个名字并不坏,至少有之前几百年的航海传统作铺垫,也理应让这样一个一直站在时代与技术前沿的名字继续占据太空时代的前沿。不过由于这架航天飞机从来没进行过太空飞行,还惹得众影迷纷纷表示不满。

这还不算完,1976年9月,企业号航天飞机正式亮相的时候,《星际旅行》创始人和最早一部电视剧——Star Trek: The Original Series的主角就作为嘉宾出席了仪式,而仪式中还有乐队奏该剧主题曲。说来NASA也真够可以的,真的是让幻想和事实碰到了一起。好吧,这二者本应互相影响嘛。于是乎,在Star Trek: Enterprise中,地球的第二艘深空星舰就名曰哥伦比亚了,号称是为了纪念NASA的同名航天飞机。

Space Shuttle Enterprise

企业号航天飞机与《星际旅行》主演及创始人,左起第一人为当年的NASA行政长官James D. Fletcher博士。(图片提供:NASA)

接下来的事情与私人航天有关。SpaceShipOne升空并赢得X Prize后,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计划推出商业太空旅行服务,前两艘飞船(下图)的名字又是来自《星际旅行》:企业号和航海家号。然后呢?走着瞧吧!

SpaceShipTwo

图片提供:Virgin Galactic

 

宇航员的征募

上世纪70到80年代,为鼓励少数族裔和女性参与太空计划,NASA专门雇了Star Trek: The Original Series的女主演Nichelle Nichols来进行宇航员征募工作。要知道这位Nichols可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影视作品中演出非佣人角色的黑人女演员,还促进了黑人民权运动,当然这是别话。此举还是颇有成效的:美国的第一位女宇航员Sally Ride和最早的两位黑人宇航员Guion Bluford和Ron McNair就是如此被征召而来的。

Sally Ride

美国第一位女宇航员Sally Ride。(图片提供:NASA)

 

关于“Boldly go 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

《星际旅行》的经典开场白,勇敢地航向前人未至的宇宙洪荒。

1、这话的原始出处其实是1957年前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一号升空后美国白宫发行的宣传册。
2、Observatory Boldly Goes Where the Human Eye Cannot,这是斯皮策空间望远镜发射前NASA登载的文章,地址:http://www.nasa.gov/vision/universe/starsgalaxies/sirtf_031703.html
3、Pulsar Timing的意义之一,去年参加引力波天文学暑期学校时见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F. Jenet教授如是说。经了解,此君也是科幻迷。

不过估计这句话如今已经成了英文里的常用语了吧?
4、……

 

其他

1、NASA最近在研究的马赫-洛伦兹推进引擎(Mach-Lorentz Thruster)据说是受了《星际旅行》的启发。
2、美国第一位黑人女宇航员Mae Jemison也是因该剧而走上航天之路的。同时,她也是真正的宇航员中第一位在该剧中扮演过角色的。
3、欧洲南方天文台与智利交互式科学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科普项目宣传册即题为The ESO-MIM star trek
4、2006年第4期Sky & Telescope杂志一篇关于黑洞的文章中,一个子标题为“Beam me out”,很可能是从该剧经典台词“Beam me up”衍生而来的吧。
5、星尘号彗星采样返回计划的官方主页页眉似乎用的是影片Star Trek: The Final Frontier的片头字体。
6、霍金也颇受该剧影响,甚至还曾客串一集。

Hawking in ST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的客串剧照,左为牛顿,右为爱因斯坦,当然这二位都是由当代演员扮演的(图片来源:Memory-Alpha

No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首页 | 天文 | 科学 | 摄影 | 模型 | CV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京ICP备05002854号-2 Powered by WordPress Version 2.0.6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

porno iz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