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Zhang's Homepage
..The universe is unfolding as it should..

2011-7-2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参观记之国家广场馆篇

归档于: 模型种种, 天文游记, 考证资料 @ 4:23 am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应该算是本人垂涎已久的一个地方了,去年赴美之初就有参观此地的打算,近日终于成行。博物馆分两个馆区,一般提到的是位于华盛顿市中心的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主馆,现有展厅建成于1976年,是美国建国200周年的纪念建筑之一。由于主馆空间日益狭小,相当一部分展品现在都由Dulles国际机场附近的分馆Udvar-Hazy中心收纳,后者在2003年动力飞行100周年之际正式开张迎客。考虑照片过多(原始照片超过2000张),本人的参观行程分两次介绍,这次先写主馆相关的内容,分馆留待后文

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隶属史密松学会,入场免费,允许拍照,主馆的交通也还便利。由于馆藏展品数量十分可观且见缝插针陈列密度很高,仔细看的话,两处展馆各自泡上一整天都是逛不完的。所以只要条件允许,强烈建议此地自由行,参团只会感觉时间不够用(比如现场听到有国内过来的团队,导游居然只给大家安排了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这太过分了,半小时还不够咱看完一个展厅的……)。另一个建议是哪怕外行参团游览,若想做到不虚此行,最好也能预先了解一些相关背景,否则很难看出什么门道。本人是行前查询过官方网站,又征集了一众模友的点名,给每处各圈定了若干重点考证对象,其余也就只好用证件照一带而过了。

由于内容较多,本文按展厅分页,相关展厅名称以及重点关注展品目录如下:

第1页:航空航天里程碑
第2页:航空航天里程碑展厅部分展品的细节照(X-1、圣路易斯精神号、X-15与F-104A)
第3页:航空先驱
第4页:莱特兄弟与航空时代的来临(1903年首飞的飞机)
第5页:飞行基本原理
第6页:早期航空
第7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空战(SPAD XIII、福克D.VII、Albatros D.Va)
第8页:飞行的黄金时代
第9页:二战航空(喷火Mk. VII、P-51D、Bf 109 G-6、零战52型)
第10页:早期喷气航空(Me 262)
第11页:海空作战(FM-1、SBD-6、A-4C)
第12页:俯瞰地球(U-2)
第13页:美国的民用航空(DC-3)
第14页:军用无人机
第15页:太空竞赛
第16页:载人航天
第17页:月球探测器(阿波罗登月舱)
第18页:阿波罗登月
第19页:行星探测
第20页:宇宙探索
第21页:博物馆商店
第22页:杂图

以上各页内容并不平均,其中以二战航空和海空作战两部分内容最多,因为包含有大量的walkaround的照片(好吧,其实在展厅里只能walk,往往是做不到around的……)。如果不是模型爱好者,大可跳过飞机细节。

如果是选择搭乘地铁前往,建议从L’Enfant Plaza一站下车,出站后首先可以看到联邦航空管理局的总部大楼,以航空先驱Wilbur Wright命名:

走过Wilbur Wright Building,很快就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建筑了。之前攻略的时候查看他人游记,发现有不少人抱怨过门前要排长队,不知道本人这次是不是因为一大早顶门入场的缘故,压根就没有看到什么队伍嘛:

入得大门先要经过安检(BTW,航空航天博物馆主馆的安检在史密松学会属下各博物馆中还算是先进的,至少还有X光设备,作为比较,国家广场斜对面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安检是靠人工翻包的……),需要注意的是,出于保护展品的考虑,除瓶装清水之外的所有食品饮料一律不得带入展厅,需要用餐的话可以去博物馆附设的餐厅,但是也不允许将餐厅出售的饭菜往展览区带(这一点对所有史密松学会属下的博物馆都适用)。安检之后就是游客问讯中心了,天花板上悬挂的是1986年率先实现不加油不间断环绕全球飞行一周的飞机Voyager-200。当年驾驶这架飞机的两名飞行员之一名叫Jeana Yeager,不过好象跟破音障的那个Charles Yeager完全没有关系。

一旁是Voyager-200的引擎展示:

朝游客中心的右手边一看,立即两眼放光,Robert McCall的太空壁画,此公是本人最喜欢的太空美术家之一,画风相当大气酣畅,之前是向往已久,这次终于得以一睹真迹:

左手边的壁画表现的是飞行环境,美国西部荒野中小小的一架飞机对抗自然界的风云变换:

走过游客中心来到主厅,本人是结结实实地被震住了。这里是Milestones of Flight主题展区,每一件展品都是名副其实的里程碑,都曾经在航空航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随便拉出一样来,放到其他博物馆都可以算是足以傲视同行的镇馆之宝,这边居然能够全部包圆之?还是集中展示?不得不佩服史密松学会的手笔,美国藏宝箱的称谓真不是吹的。虽说之前对此也有所耳闻,但亲眼所见的效果更加震撼。倘或对航空航天的发展稍微有些概念,到了这里应该就会热血沸腾了,能在短时间内见证百年飞行史的风云激荡,这种感觉实在是非同凡响,也只有在此才能体验到。当然,如果有人看遍厅中展品仍旧无动于衷,甚至认为此地只适合5岁以下儿童的,敬请就此打道回府,对于这号人等来说参观其余展厅只是浪费时间而已(比如网上某篇游记的作者,具体网址就不点名了)。

先看头顶上的,率先破音障的X-1,本人一向称其为小橘子:

小橘子旁边是第一架成功的私人航天器SpaceShipOne:

再旁边是林白完成第一次单人不间断飞越大西洋时的座机圣路易斯精神号,怀疑它与SpaceShipOne做邻居是刻意安排,因为后者飞行的目的是赢取X Prize大奖,而X Prize的设置正是受了促使林白冒险的奖金的启发。

跟圣路易斯精神号对角的是美国喷气机的鼻祖,贝尔XP-59A:

有人机飞行速度和高度记录的保持者X-15,同时它也是联结航空和航天的桥梁:

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1号的复制品:

美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

第一架造访其他行星的探测器水手2号:

第一架造访木星并率先飞越冥王星轨道的航天器先驱者10号,馆藏航天器相当一部分是与真身没有区别的备份机(先驱者就是一个例子),也有少数属于工程模型。

一楼的陈设,1999年率先完成不间断环绕地球飞行一周的Breitling Orbiter 3气球吊篮:

美国的第一艘载人轨道飞船,水星家族的友谊7号:

隔着防护罩来张舱内,内里极其狭窄,照片右上角系反光,请无视:

完成美国第一次太空行走任务的双子4号飞船:

双子4号的舱内:

阿波罗11号的哥伦比亚指令舱:

指令舱背面已经被烧灼过的防热罩:

几艘飞船当中的空地上摆了一小块阿波罗17号宇航员带回的玄武月岩可供参观者触摸,岩石表面已经被摸得油光铮亮:

率先登陆火星的海盗号探测器,在它的两个兄弟飞往火星的时候,这台备份机就在地面上从事通信测试:

率先为月球之外其他天体采样并返回地球的星尘号彗星探测器返回舱,上方的格子是收集怀尔德2号彗星样本的设备:

下图左侧是星尘号探测器采集彗星样本所用的轻质气凝胶,右侧为探测器搭载的芯片,在星尘号发射之前,NASA开展了“将姓名送上彗星”活动,期间征集的公众姓名就是记录在这样的芯片中的:

靠墙站的是美国的潘兴导弹(右)与前苏联的SS-20导弹(左),属于冷战期间最具威力的武器之列,也是核裁军的第一批牺牲品:

潘兴(左)与SS-20(右)的弹片:

另外不要忽视这堆看似简陋的小家伙,它们是火箭先驱戈达德在1926年发射的火箭(复制品与真品各一),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液体火箭;一旁比较粗壮的则是戈达德1939年至1941年期间测试过的火箭,可以说没有它们就没有今天的航天和导弹技术:

火箭下方堆着戈达德使用过的镁粉实验箱。因为在20世纪初人们还不确定无线电信号是否可以在地球大气之外传播,戈达德设想中的未来探月火箭要靠镁粉燃烧来传输信号。根据实验结果,戈达德计算出如果要让火箭到达月球时仍旧可见,需要2.6磅镁粉;而如果要求清晰可见的话,需要消耗13.8磅。

左右两侧的电梯间,一边是第一次突破2马赫的D-588-2:

另一边是率先实现双2且量产的战斗机F-104A,该机是F-104家族下线的第7架:

F-104A的机身实在太长,边上又有天文馆售票处的柜台遮挡视线,拍摄的时候本人一个劲地后退后退后退,最后误触应急出口的大门把手,貌似警报都被拉响了……我说,就不能给它换个地方挂么?

大厅角落里摆了航空大奖奖杯若干:

PS:为什么一开始就建议此地自由行,除了参观时间问题,不得不骂的是某些导游的专业素质啊,举个亲眼所见的例子,某国内团队,导游在博物馆大厅指着X-1说是无人侦察机(拜托,Yeager他老人家还健在,真的……),指着XP-59说那是超音速的,指着水星跟双子飞船说那叫一代舱二代舱(难道这玩意跟战斗机一样,也分一二三四代?),还说什么圣路易斯精神号是从德国飞往美洲的(就算从欧洲尝试飞越大西洋也不应该选择从中欧起飞吧,为什么要凭白增加航程),SpaceShipOne是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自己当时正在旁边拍照中,实在是听不下去了,索性跳出来直接指正,没想到导游还嘴硬,坚持认为X-1是无人机。于是只好把该机试飞的来龙去脉讲一遍,反问导游敢不敢打赌,大家一起去核对展牌。团里众人议论纷纷,说自由活动的时候上楼去看一看介绍。但是本人就搞不懂了,这么有名的机型,导游个个说错之外,难道几十号人一个明白的都没有,非要靠过路的好事者指正么?若是赶上此等不靠谱领队,再加上那么短的自由活动时间,外行还能指望了解到什么,内行又怎能过瘾?毕竟对于一般人来说出国旅游的费用并不少,这笔钱不能白花是不是……

No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首页 | 天文 | 科学 | 摄影 | 模型 | CV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京ICP备05002854号-2 Powered by WordPress Version 2.0.6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

porno iz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