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Zhang's Homepage
..The universe is unfolding as it should..

2008-9-6

失落的历法之补遗篇

归档于: 天文空间科学, 史海钩沉 @ 4:58 pm

历法系列计划内的最后一篇文章终于写成了,没想到重玩Emacs一个小功能的杂念居然到最后又变成了持续一年多的大工程。本文介绍的所有内容已经与本人的最初目的没有任何关系,但在持续1年的写作过程中,对众多早已消逝的历法或多或少有了了解,不将其整理成文,似乎自己觉得有些“亏”,于是在最后统一补遗。

 

美索不达米亚历法

美索不达米亚是苏美尔、巴比伦、亚述等众多古文明的发源地,该地的历法在很久以前就已成形。由于当地的气候特征,在这一地区,一年普遍被划分为2个季度——相当于今天的春夏季节的夏季,以及相当于今天秋冬季节的冬季。在较北的亚述与安纳托利亚,则分别将一年分为3个与4个季度。

右图:公元前1100-800年的巴比伦历月份名称。(图片提供:Schoyen Collection

最终成形的巴比伦历法为阴阳历,月首为新月可见之日,一年12个月,长短交替。受其影响的历法包括希伯莱历与现代亚述历。

早在5000年前,苏美尔人就确定了一天12时辰,一月30天,一年12个月的历法。设置历法的目的是农业或是政治的需要,如农业上将年首定为收获前后,而财政年度的开始则是收割前的2个月。

公元前21世纪,太阴历开始在苏美尔历法中发挥作用,对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公元前1800年左右,月长29日与30日交替的用法已经出现。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王国也采用了这样的安排。随后,用在位君主的年号纪年也出现了。

太阴历年长毕竟比回归年长度短上12天多。为解决这一问题,闰月iti dirig也于公元前21世纪出现了,但此时置闰并无定法,纯粹根据需要,且各个城市的做法都有所不同。稍晚,置闰则由统治者以皇家命令的形式公布。直到公元前4世纪,随着天文学的进步,波斯王统治下的两河流域才有了固定的置闰法则:每19年一循环,在第3、6、8、11、14、17与19年置闰月,希伯莱历与之非常相似。此时历法各月的名称分别为Nisanu、Ayaru、Simanu、Du’uzu、Abu、Ululu、Tashritu、Arakhsamna、Kislimu、Tebetu、Shabatu与Adaru。希伯莱历后来亦采用了这些名称。至于闰月,只有第17年为Ululu II,其余皆称Adaru II。

由于置闰月的缘故,新年时间并不固定,而是在春分日附近摆动,幅度27天。

 

古希腊历法

古希腊各城邦实际上没有统一的历法。在荷马的时代,希腊人就已经将一年划分为12个太阴月了,但是并没有置闰月或是闰日的记载。一月开始于新月即Noumenia,且根据月相变化被分为若干时期。但各地的新年以及月份名称各不相同,如雅典城邦的新年始于夏至之后的第一个新月之日,皮奥夏城邦的新年差不多是冬至日,而克里特岛的新年则相当于秋分。

以雅典城邦历法为例,这是一种阴阳历,有闰月设置。雅典人已经知道了19年的默冬章,它可以指导置闰的方式,不过实际情况似乎要混乱些。月份名称依次为Hekatombaion、Metageitnion、Boedromion、Pyanepsion、Maimakterion、Poseideon、Gamelion、Anthesterion、Elaphebolion、Mounichion、Thargelion以及Skirophorion。每月第一天名为Noumenia即新月,最后一天名为Hena kai Nea,意为旧与新。而每月第2、3、4、6、7、8日均与神明有关,第2日对应恶魔,第3日是雅典娜生日,第4日属于大力英雄、众神信使与爱神,第6日是月神生日,第7日是太阳神生日,第8日归为海神与雅典王子提修斯。

其他城邦的历法与此差异很大,暂时不一一介绍了。如果细说,古希腊历法怕是可以写上一篇长文出来的。至于与古希腊历法有着深厚渊源的古罗马历法,由于期间变更实在复杂,也不予介绍了。只有一点特殊之处值得一提:公元前700年左右刚刚引入的时候,古罗马历只有10个月304天,对应冬季的61天是在蓬皮利乌斯当政时才被视为2个月份的。此时的置闰也颇有特点,是两年置一长度22或23日的闰月Mercedinus。

 

凯尔特树历

现在到底还有多少人在使用凯尔特树历,本人真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将其作为失落的历法介绍也不知道妥当与否。关于其起源本人也没有仔细考证过,只知道有人说是起源于德鲁伊教的僧侣,有人说是起源早于该教团,更有人认为这是后世学者Robert Graves的创造。由于本人对凯尔特人的历史所知甚少,这里只是介绍一些技术性的内容。

凯尔特树历的月份安排比较独特:年长为365天(或366天),但分为13个太阴月,每月28天,最后余一日(平年)或二日(闰年);以及4个太阳月(4季度)加冬至日。太阴月以新月开始新月结束,以树木(“月树”)命名,分别为:Beth(白桦,对应公历12月24日至1月20日)、Luis(花楸,对应1月21日至2月17日)、Nuin(白腊树,对应2月18日至3月17日)、Fearn(桤木,对应3月18日至4月14日)、Saille(柳树,对应4月15日至5月12日)、Huath(山楂树,5月13日至6月9日)、Duir(橡树,6月10日至7月7日)、Tinne(冬青,7月8日至8月4日)、Coll(榛树,8月5日至9月1日)、Muin(葡萄树,9月2日至9月29日)、Gort(常春藤,9月30日至10月27日)、Ngetal(芦苇,10月28日至11月24日)以及Ruis(接骨木,11月25日至12月22日),12月23日就是年末不属于任何月份的那天。太阳月亦以树木(“日树”)命名,分别为Ailim(银杉)、Ohn(金雀花)、Ur(石南)与Eadha(白杨),冬至日则叫做Ioho(紫杉)。此外,太阴月与太阳月还各自有代表色。

比较特别的是,凯尔特树历的月名之首还是整个凯尔特语的字母表,月树代表13个辅音,日树代表5个元音。字母表如下图所示:

 

维京历法

由于依赖航海贸易为生,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京人对天文有着迫切的需要。而公元900至1000年间维京人移民冰岛与格陵兰,越洋航行更是成了家常便饭,天文导航的价值更是被凸显,由此也造就了当地较高的天文水平。

公元930年,冰岛成立了类似现代议会的组织,用于维护法律与社会公义。议会每年夏季举办一次,时间2至5周。由于冰岛自然条件不佳,夏季时间较短,为了有效召集民众保证会议进行,人们需要可靠的历法,告诉与会者何时出发,何时抵达。当然,农业的需要也是维京历法出现的动机。

维京历法年长比较特殊(在本人了解的历法中可以算是绝无仅有),是52周364天,每7年的夏天增加1周。据12世纪的史料记载,这一做法是Thorsteinn the Black通过观察日出日落确定年长而于公元955年前后引入的。由于北欧的气候条件,历法只有冬夏两个季度,每季度半年,夏季被认为是新年之首,纪年则常用冬季的数目表示。

维京历法中,月份并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周,虽然也有太阴月的概念。由于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的现象,日长也并不精确。对于农事活动,主要还是依靠周数来安排。

公元1000年左右,冰岛发生了基督教化,公历引入,但传统维京历法一直被沿用到近代。这期间,维京历法本身做了一个很奇怪的变动:考虑闰年,如果7年间有两次闰年,那么第6年就要加长。不过这一点上似乎还有争议,本人所读的原文说得也比较含混,这里也就先不讲了。

 

苏维埃革命历法

将苏维埃革命历法称为“失落”似乎有点不象话,毕竟这是近代的产物,没有什么疑点,不过既然现在已经是弃之不用,这么说也不算太离谱。它是前苏联在1929年至1940年间采用的试验性历法,其提出的目的与法国革命历相似,与其说是出于天文方面的考虑,不如说是政治。

左图:1937年12月12日的苏维埃革命历。(图片来源:Answers.com

首要的表现就是废除了7天一星期的制度,转而采用5天一星期。工人被分为黄、粉、红、紫、绿5组,在一星期内依次轮休。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苏维埃革命历取消了集体公休的日期,理论上对于提高生产效率是有好处的。但由于各人休息日不同,对于家庭以及公众活动的安排反而不便。何况7天的星期制度早已成型,短时间内难以废除,实际情况中,更有两种休息日并行的现象。

苏维埃革命历月长统一为30天,每月6星期,剩余5天是节日,不属于任何月份和星期,分别为1月30日之后的列宁日、4月30日后的劳动节(两天),以及11月7日后的工业节(两天)。闰年则在2月30日后设置闰日。不过从1931年12月1日起,公历的月长再次恢复,且每星期改为6天,每月第6、12、18、24与30日定为公共休息日,31日则视情况而定,有的是休息日,有的是工作日,3月1日则扮演了30日的角色。

No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首页 | 天文 | 科学 | 摄影 | 模型 | CV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京ICP备05002854号-2 Powered by WordPress Version 2.0.6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

porno iz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