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Zhang's Homepage
..The universe is unfolding as it should..

2009-4-28

号外!红移8.2的伽玛暴~~~

归档于: 天文空间科学, 知识理论 @ 5:01 pm

周一上午小组讨论,一位老师很兴奋,说是上个星期雨燕卫星看到了一个暴,红移是8!乍一听,这下可是不得了,去年9月伽玛暴距离记录刚被打破,还没有缓过身神来,这记录又刷新了?何况红移等于8,其中意味着什么恐怕不用多讲大家也能知其一二了。

这次爆发发生在4月23日世界时7:55:19,前期观测倒是没有太多的特别之处,而且雨燕的星载紫外/光学望远镜、地面的帕洛玛60英寸望远镜和RIMOTS等设备除了流量上限之外,都没有给出光学余辉的情况。英国设在Mauna Kea的红外望远镜在爆发之后20分钟开始了观测,在K波段发现了一个17.5等的弱点源,位置恰好在雨燕的X射线望远镜的误差范围边缘。由于该源颜色极红,有理由推断其红移甚高,只是单独一个波段的数据还不足以说明太多问题。随后北双子望远镜登场了。

雨燕卫星的X射线望远镜与紫外/光学望远镜观测结果的叠加图。图片提供:NASA/Swift/Stefan Immler

北双子的观测波段是Y(1.02微米)、J(1.25微米)、H(1.65微米),Y波段没有找到任何信号,J和H波段所见的新源星等分别是19.29和18.57。这里用到了与GRB 080913类似的方法,也就是根据截断波长结合星际吸收来确定红移。根据观测,截断应该位于Y波段与J波段之间的某处,若假设余辉的本征光谱是幂律衰减的,对应的红移就应该在7至9之间。

北双子望远镜拍摄的GRB 090423的红外余辉。图片提供:Gemini Observatory/NSF/AURA, D. Fox and A. Cucchiara (Penn State) and E. Berger (Harvard)

上述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Lyman α线。在来自爆发的辐射前往地球的过程中,会与弥漫在宇宙中的中性氢云不断地发生作用:达到云团时被红移到1216埃的辐射(即氢原子的电子自n=1能级向n=2跃迁所对应的Lyman α谱线波长)会被吸收。一般认为,辐射的截断波长正是由距离最遥远的云团吸收所致,由此可以给出距离的下限——爆发本身的距离无论如何也不会近于任何一团氢云。既然余辉在Y波段已不可见,只要对相应的波长作一个简单的红移改正,不难求得红移。

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和加纳利群岛的伽利略国家望远镜又进一步把GRB 090423的红移修订为8.2,对应距离130.35亿光年。这是迄今为止伽玛暴的距离记录,也是所有已观测天体的距离记录。一位师兄对此的评价是:也就只有伽玛暴吧,亮度那么大,才能看到这么远的。这句话没错。

正是由于本征亮度高,高红移的伽玛暴一直以来为天体物理学家所苦苦追求,以图籍此探测早期宇宙。如果GRB 090423产生于大质量恒星的死亡,那么它无疑可以作为了解第一代恒星演化史的探针,而它的前身,正属于为再电离时代作出贡献的主力。远距离的爆发接二连三地出现,无疑给早期宇宙的研究带来了曙光。但是GRB 090423果真属于恒星爆发产生的长暴么?

与去年的GRB 080913外加更早的GRB 071020类似,GRB 090423的身份界定是个麻烦。它的T90是10.3秒,而作过红移改正之后还不足2秒。虽说传统上爆发的长短之分还是以观测直接得到的时间数据为准,但这只是康普顿时代缺乏红移信息的残余而已,何况GRB 090423的谱延迟特性也与短暴相符。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于大质量恒星爆发,这一秒的时标也实在太短了些。

但GRB 090423和GRB 080913、GRB 071020都符合长暴所遵循的Amati关系和Yonetoku关系。有没有可能由于距离过远以致观测数据并没有反映爆发的全过程?或者它的确是短暴,只是某些特性比较特殊?不要问我,现在为时还早。

No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首页 | 天文 | 科学 | 摄影 | 模型 | CV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京ICP备05002854号-2 Powered by WordPress Version 2.0.6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

porno izle